2020年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,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,生产需求持续改善,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,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。
初步核算,2020年,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9744万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3%。分季度看:一季度同比下降5.8%,二季度增长8.8%,三季度增长0.7%,四季度增长3.3%。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53400万元,同比增长3.1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026万元,同比增长7.8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5318万元,同比下降0.1%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5.9%、9.4%和24.7%,与上年同期相比,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.7个百分点,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.3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.0个百分点。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.0、1.0和0个百分点。
一、农业经济稳步发展,粮食产量再创新高
全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854230万元,同比增长3.1%。其中,种植业实现产值1629468万元,同比增长4%;林业实现产值57331万元,同比增长7.4%;畜牧业实现产值114811元,同比下降11.6%;渔业实现产值34553万元,同比增长16.7%,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8068万元,同比增长2.9%。
全年我市粮食总产量293.5万吨,同比增长4.9%,增产13.7万吨。其中,水稻产量235.6万吨,同比增长5.9%;玉米产量41.8万吨,同比增长1.9%;大豆产量15.7万吨,增长1.0%。粮食总产再创新高,起到了稳经济“压仓石”作用。
二、工业生产复苏较快,经济效益稳步提升
全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7165万元,同比增长16.1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6%。其中:生物制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1%;绿色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2%;能源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.9%。
全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9897万元,同比增长11.2%;实现利润总额98101万元,同比增长174.9%;实现税金11199万元,同比增长7%;实现利税109299万元,同比增长136.8%。
三、招商引资取得成效,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
全年我市利用省外资金招商工作取得实效,共引进省外1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,本年实际利用内资40052万元,同比增长64.3%,列全省第42位。
全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.1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7.5%;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.8%;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.6%。
房地产开发逆势增长,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.3%。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4585平方米,增长10%;商品房销售额32140万元,增长8.8%。
全年有23个产业项目开复工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47万元,同比增长18.5%,列全省第26位。
四、市场销售较快恢复,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
全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.3%,实现正增长。按行业分: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.9%;住宿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5.2%;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.8%。按地域分:城镇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0.4%;乡村实现零售额同比下降0.1%。
全年我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.61亿元,同比增长22%。
五、财政收支减少,金融存款增长
全年我市完成公共预算收入38071万元,同比下降9.8%。财政支出完成287010万元,同比下降2.2%。
截止12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4.2亿元,同比增长8.8%,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180.4亿元,同比增长14.8%;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4.1亿元,同比下降1.4%。(那娟供稿)